蜻蜓要飞飞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爱去小说网aiquxiaoshu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去省城需要四个小时。
云燕揣着介绍信,凌晨五点起来跟舒瑞英坐客车。费劲巴拉到了省城人民医院,医生听到舒瑞英的描述,叫她张开嘴压舌头。
云燕在边上补充着说:“她喉咙老是像卡着,咳又咳不出来。”
省城大夫见多识广,很快发现舒瑞英有会厌囊肿:“现在状态还好,不过要尽早切掉,不然容易窒息导致死亡。”
云燕小脸发白,怪不得母亲睡一觉人就没了,原来是窒息。
幸好坚持过来了。
云燕跟大夫约定手术时间,拿了药,跟舒瑞英回到海城绒花巷。
棉田地里。
“这么严重还得动手术啊?”
舒乐凤见她们娘俩换了衣服到棉田里干活,心疼老妹:“那你还干什么活儿,赶紧回去躺着吧。”
舒瑞英掐着尖顶的叶,这就是打顶,防止继续向上生长不给侧枝供给营养。
她也吓坏了,没跟云燕说,好几次夜里她都觉得上不来气。大夫跟她说了严重性,才知道要抓紧动手术,否则人都可能会突然没了。
“多亏外甥女让你去了。”大姨感叹了一句。
舒瑞英何尝不是这样想的。
云燕知道了母亲的病症,手术也算个小手术,对未来顿时充满希望。
云燕干活利索,在前面跟别人有说有笑的,舒瑞英心里嘀咕了句“真是个心大的”。
******
隔了一个多礼拜,到了棉田的重点时期。
生产队长说了,任何人都不许请假。
今年绒花巷生产队的收成如何,全都看最后两个月。
顶热的天,快要入伏。
站在棉田里,云燕把手套取下来,再不摘手上都要长痱子。
今天的问题有些严重,枝丫上的蕾铃开始脱落,棉四厂的专家过来看,说是营养过剩。
云燕蹲在地上戳了戳土,她不明白专家的大道理,营养过剩的蕾铃多数偏大,她面前的可不一样,现蕾普通个头,土地发干,应该跟气温陡然升高,水量没跟上有关系。
上一世为了分辨优等棉布料,她到全国各地的棉田基地考察过。其中就有研究员介绍过棉田的种植技术,对比二十年前的今日要先进许多。
听这里专家的意思,不但不多加浇水量,还要减少施肥,这不是要给棉田灭种么。
棉四厂的专家还在众人面前夸夸其谈,大家没什么文化,专家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陪在专家身边记录的不是别人,正是于幼清。
穿着白背心,斯斯文文。肉鼻头上架着一副瘸腿眼镜,手里拿着记录本。
他有十来天没见着云燕,借着陪同专家的名头,想要过来看看云燕的情况。
上次被舒瑞英撵走,他心里拧巴,不愿意再主动凑到云燕面前。
可又怕云燕把他忘了,沉浸在被其他男同志追求的兴奋之中,于是装模作样地来到云燕干活的棉田。
他帮着专家记录棉田状态是街道给的零工,半天三个工分,少得可怜。加上夜校一三五代课,一个月到手十五六元,跟棉四厂正式工比,实在寒酸。
他觉得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对云燕打起算盘。
开始书信期间,他还以为云燕是个脏兮兮、没素质的乡下姑娘,结果见到以后,魂牵梦绕,再有工作加成,他对云燕格外上心。
他瞅了云燕几眼都被舒瑞英瞪了回去。讪讪地收回目光,推了推眼镜,打算一会找个角落守株待兔。
云燕出乎意料地从人群中站了出来,她捧着田地里捡的蕾铃询问专家,把自己的意见说给专家听。
本就是商讨,可她一开口,专家就打断她的话:“不懂技术就勤恳干活。你说的这些难道我不明白么?听说你是陕南回来的,那边可没有棉田。我奉劝你,女同志还是不要哗众取宠的好。”
于幼清犹豫了下,没说话。
云燕在众人的注视下,非但没有脸红羞恼,反而挺着小胸脯往前一步。
对付不了侵略者,还对付不了水货专家?
云燕单手拿着蕾铃举到专家面前说:“纸上谈兵谁都会,可我家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种棉花,水少蕾铃脱落是基本常识。上个月兴修水库,渠里的水引不过来,都是人力背来浇灌的。你看我手上的蕾铃这么小,是营养过剩的样子?分明就是缺水。”
生产队长是后来的,也没种过棉花。专家说的有道理,云燕说的也有道理。
再看向围观的百姓们,年轻人多数站向专家,老一辈的人回顾经验,站向云燕。
“喂,梁欣,你妹妹说的靠谱不靠谱啊?”
有人拿不定主意,想问问云燕堂姐。
梁欣不耐烦地说:“她一个村姑知道个屁。”
气氛僵持不下,生产队长劝云燕说:“你年轻没经过事,不如还是听专家的,这些日子就先不施肥...”
云燕说:“不施肥影响产量。”
她记得上辈子就因为这位狗屁专家的话,棉田收成比往年少了六成,他们绒花巷的人,过年都没杀年猪。
云燕是个俗人,喜欢吃肉。年轻时候吃不到肉馋的半夜坐起来抹眼泪。要不她也不会记着这件事。
生产队长多少有些埋怨云燕,好端端的这不是找事么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