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后主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爱去小说网aiquxiaoshu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罢她的讲述,大怒道:“来人啊,把那铁剑道人给我抓来本想他是个玄门高人,原来是个采花淫贼怪不得昨晚那等丑样”手下人如蒙大赦,赶紧去了。
袁绍又对我和赵云道:“两位将军,我待甄宓视如己出,就和我亲生女儿一样。此番遇难,真是多久了二位我赠送黄金千两,锦缎千匹给二位以犒赏,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啊”
我心中明白,我和赵云等人初来乍到,袁绍也确想拉拢我二人,因此给的犒赏格外丰厚。一方面是酬谢救了甄宓之恩,另一方面却是要我二人死心塌地跟随于他了。我还未答言,赵云拱手道:“袁将军客气了我二人初到河北,寸功未立,今日如此小事怎敢要将军酬劳请将军务必收回成命,若如此,我二人也必不敢受。”
袁绍见她推辞之意甚决,道:“也罢。想来如此俗礼两位将军也并不稀奇,待来日寻得珍奇宝贝,我再为二人送上。”
我们又客气了一番,方才辞别袁绍。甄宓不便多送,送我们到了走廊之中,再盈盈下拜,道:“救命之恩无以为报。如蒙不弃,我今后就叫两位哥哥了。”
她微微一笑,我如沐春风,心脏又跳了起来。正待答话,赵云道:“姑娘美若天仙,又是袁将军的儿媳,我等有此等福分,哪有不允之礼”
甄宓大喜,又向我们拜了几拜。我和赵云也回拜与她,就这般认了个画中才有的干妹妹。
辞别了甄宓,我和赵云一宿没睡,自然回到房中安歇。在人前赵云做事干练,豪气干云,我有时也把她当成了男子。可一旦和我在一起,她便女儿家神态毕现,调皮道:“你是不是看人家长的漂亮,又喜欢上了别人”
我被她戳中了心思,脸上一红。但还是道:“云儿,你就别取笑我了,甄妹妹确实长得好看,但我看她也就如看一道风景一般。你知道的,在我心里永远只有一个人的。”
说完了这句话,我才想起来:我心中住着的那一个人,到底是赵云还是许千雪呢有时候,我把她俩都分不清了。
赵云脸上一红,笑道:“她可生得真美,连我也不禁动心呢。”
我和赵云住处就在隔壁,当下便各自回了房。我打了个哈欠,本欲美美睡上一觉,刘备却火烧火燎地找到了我,道:“贤弟啊,听说曹操又去了官渡,这次恐怕是要和袁绍决战了”
我无精打采,道:“决战便决战呗,又不关我们的事。”
“怎么不关我们的事”刘备急道,“你没听过一句古话吗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场仗,你觉得谁赢谁输啊”
我揉揉眼睛,道:“我赌曹操赢”
刘备道:“我知道你和曹操关系好,可现如今袁绍兵马是曹操的十倍,你又是从哪来的自信”
我奇道:“听大哥的意思,难道是期望袁绍赢”
刘备突然叹了口气,道:“哎,说实话我盼谁都不要赢。如果一人赢了,将来称霸北方,这江山有一半就在曹操或者袁绍手中了。天下诸侯虽多,那时可还有谁能和北方霸主抗衡如此以来,我们复兴汉室的计划就成了一场梦了。”
我恍然大悟,说道:“刘大哥,你是想浑水摸鱼”
“现在北方除袁曹两雄对峙外,西凉马腾和乌丸的蹋顿也跃跃欲试,欲助袁灭曹。但曹操用人得当,关中有钟繇、卫凯镇抚,此二人老奸巨滑,马腾耳根又软,决难翻出什么大浪;西北则派有自幼生长边地,熟悉情况的护桓校尉阎柔监视,蹋顿对他一直心存畏惧,不敢轻动。此二地都是气候恶劣,人民贫瘠,非是争夺天下的用武之所。至于南方,有荆州的刘表、江东的孙策以及西南川中的刘璋。孙策刚勇而且有谋,手下有周瑜张昭等文武贤才,图之不易。刘表、刘璋二人却都是软弱无用之辈,而且荆襄和西川均为富饶之地,发展甚易,可以择一吞之。”
刘备道,“可是,水至清则无鱼嘛”
我没料到刘备竟然对天下大势如此了解,心中也有如此抱负。当下睁大眼睛问道:“大哥,那我们还在这里干什么既然南方地多人傻,我们去好生发展去吧”
“贤弟,你这次一定要帮我,去向袁绍讨一样东西。”
他绕了这么一大个弯,终于说了这句话。
s:好吧。我发现我也喜欢少妇
第一百二十五章乌巢屯粮
刘备坐在床沿上,拉着我的手,摩挲着。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,不知他意欲何为。
刘备张口道:“贤弟啊,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”
“挺好的,有义气,能干大事,是英雄。”
我如实回答。
“不对,”刘备摇摇头道,“我这人卑怯、懦弱,还怕事。”
“大哥你为何这么说”我惊讶道。
刘备道:“我虽为皇室后裔,但实际上并不名正言顺,反而出身卑贱。在家中韬光养晦了这许多年,一事无成。后来恰逢黄巾起义,跟随着公孙瓒和贤弟你一起打江山,也算是了了我的一桩心愿。但无奈才疏智浅,这些年屡战屡败,说吕布是三姓家奴,嘿嘿,我更是如此啊。”
“识时务者为俊杰,大哥你可千万别这么说。”
我惶恐道。
刘备示意无妨,继续说道:“现下官渡袁曹之战,料想是争夺天下的最后机会。可惜我无立锥之地,现在寄人篱下,日子倒是过得舒坦,可大丈夫不立志成就一番事业,报效朝廷,那活着和死人何异”
“大丈夫正该如此。”
我附和道。
“我合计着,现如今我和二弟三弟团聚,又有了赵云兄弟这般猛将,手中又拿有皇帝发给我的衣带诏,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。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个城池为立身之根本,徐图荆州、巴蜀之地,届时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那”刘备说的兴高采烈,唾沫星子喷了我一脸,我狠狠抹了一把,道:“刘大哥,那你想让我去向袁绍讨什么物事啊”
“讨一件差事。”
刘备说道,“这件差事只能你去说,袁绍此人多疑,我如果向他提起,那他必然以为我有二心。”
我点点头表示赞同,道:“好。但不知是什么差事”
“现下官渡战事吃紧,如果直接去官渡和曹操对峙,难免又正面冲突曹操,到时骑虎难下,不打也得打了。但也不能不出力,我等众人现如今投靠了袁绍,不为袁军打仗,那必然招致非议。我左思右想,只有一件事可以干得,那边是建议袁绍屯粮草于乌巢,我们边做那押粮官,替他前去看守粮草。粮草是打仗之本,如此一来,谁也没有话说。而我们身在乌巢,也可伺机前往荆州,好便宜行事。”
刘备说道。
我一拍大腿道:“果然好计那就这么办吧”
事不宜迟,我整肃了下衣装,便去见袁绍。袁绍正在书房之中看书,见我来了,大是高兴,道:“段将军,你是否想到了要什么奖赏”
我道:“袁公,实不相瞒,我听闻曹操那厮又兵犯官渡,实在是寝食难安。想我投靠到袁公帐下,本就是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大事,好复兴汉室。可现如今寸功未立,着实心急如焚。还请袁公给我一个立功的机会,也就算是对我最大的犒赏了。”
“嗯,”袁绍先是一喜,又是狐疑不定,道:“莫非段将军想到官渡去战曹操”
“正有此意但袁公也知道,曹操和我有八拜之交,现如今虽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,祸乱朝纲,名为汉相实为汉贼,我早与他势不两立。但他不仁我却不能不义,因此也不欲去战场上和他厮杀,还望袁公成全我之义”我说的言辞恳切,险些掉下泪来。
这番话当然是刘备教给我说的,凭我的智商要想说的这么天衣无缝还是颇有些难度。果然,袁绍很快被我打动,道:“段兄弟这拳拳报国之心也令我颇为感动。现如今我手中就有一个差事,只是太过辛苦,不知段兄弟意下如何啊”
我抱拳道:“但请主公吩咐”
袁绍大喜道:“如今我百万大军都在官渡,歼灭曹操也是弹指之间之事。但这百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却也繁复,必须交由一个可靠的大将才能令我心安。段兄弟曾领青徐二州牧,手握三十万大军,想来对治军一途十分娴熟,不若将此差事交由将军,你意下如何”
果然不出刘备所料,我还未说话,袁绍就将这件差事交给了我,看来刘备对袁绍还是颇为了解的。但我当下还是装了一副为难的模样,道:“袁公,此事事关重大,不知我能否胜任啊”
袁绍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道:“此事非将军莫属你要何人辅助,我无不应允。”
“袁公,我在将军帐下有一个故人,是墨家的萧寒衣,不知他现如今在何处”这些日子来,我一直想问萧寒衣的下落。毕竟兄弟一场,也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。
“他呀,”袁绍道,“他目前正在镇守北平。公孙瓒初定,还需要有人稳定民心。”
我点点头,假装思考了一会儿,道:“不瞒袁公,在我统领青徐二州兵马时,刘使君三兄弟就一直是我的左膀右臂,现如今他们也是报国心切,可否让他们和我一起前去押解粮草,这三兄弟武艺高强,智力绝伦,可保粮草为万无一失”
袁绍道:“我也正有此意。张飞关羽均是万人敌,我正愁不知如何用他们,听你这般一说,和我所见略同。”
袁绍顿了顿,又道:“我营中还有一位将军,为人老成稳重,跟了我也有十余年了,叫做淳于琼,也一并给你差遣。”
我心下敞亮:这哪是供我差遣啊,分明还是不放心我,派了个耳目,好监视我的一举一动。但心中虽然如此想,嘴上却不能说出来。当下便道:“有了淳于琼将军相助,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”
袁绍又和我叮嘱了几句,显然对官渡一战信心满满,我也不好打击他。当下也配合他寒暄了几句,不过这并非我所长,聊了一会儿袁绍见我来来回回就那几句拍马屁的词语,也是无聊,便吩咐我择日押粮出征。
我将这番结果告知了刘备,刘备也是心喜,道:“事不宜迟,抓紧时间整备粮草,我们三日后便走。”
接下来几日便是忙于各种粮草交接押送事宜,袁绍为我拨了精兵五千,我协同刘关张、赵云、糜竺糜芳等人,浩浩汤汤往官渡进发去了。
听我要出征,甄宓托人为我和赵云一人带来了一件礼物,送给赵云的乃是一串她亲手缝就的剑穗;给我的却是一双布鞋,我穿上甚是合脚。想不到她一个大家闺秀,竟然如此体贴入微。但想起这一去可能此生都不能再见她了,也不由得心中一阵怅然若失。
粮草押运缓慢,连行了七日,方才到达了乌巢。这里背靠沼泽,一片荒芜,离官渡大约有四十余里地。当下我们安营扎寨,搭起了帐篷和修建了不少小木屋,将兵卒分配好了任务,严加戒备起来。
我和刘备商议道:“曹操和袁绍兵力如此悬殊,要想打赢这场仗,只有一个办法。”
刘备一惊,问道:“什么办法”
我说道:“烧粮”
关于“第一人称”这个梗
随着看书的读者越来越多,“第一人称”写法确实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梗。书评区其实很少有留言批评本书的感谢诸位不杀之恩,但这个第一人称许多读者还是表示了不喜欢。
书友“穷酸过客”留言说:“不过者君不应该写第一人称的,若是用第三人称写,会更多人看。”
“沈大爷无敌”说:“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写第一人称,我觉得注定成绩会差。”
也有几位读者直接干脆:“第一人称,果断弃了”
太多,不一一列举了。
其实在以前即使武侠最热门的时代,我也是不喜欢看第一人称的书。那时候学生党,几乎绞尽脑汁去找书,可见到了第一人称,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天生的反感。
这事其实不怪读者,我都懂。
但是后来我自己突然就喜欢第一人称了,看了不少第一人称的书,好像第一本喜欢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。再有就是尘埃落定,鬼吹灯、盗墓笔记、挪威的森林,到最近看的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现在想来,确实是因为人家写的好情节吸引人,文笔细腻,这时候看书和第几人称就没关系了。
我写这本三国刀客,其实真是偶然,偶然之中的偶然是用了第一人称来写。相信我,这个几率对我这么任性的来说也是很任性。真的从来没想过,用第一人称来写自己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写武侠这件小事,对我来说其实很重要,几乎是我人生的一个“仪式”。
写就写了吧,如果都不能取悦自己,那怎能取悦读者也希望更多的不喜欢的读者,能给我一点信心。当然,我也会给大家一点看本书的理由:
第一,我不会很违和地开上帝视角。三国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,可能很多读者比我还熟悉,那么在这样的背景设定下,我还有什么必要去开上帝视角,画蛇添足让读者感觉违和呢独白一下:我其实在写一个“小人物”的三国故事,主角和我们大家一样的平头老百姓,以普通人的视角去经历那段历史。可能正在看书的读者也发现了,我甚至都很少会用“我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”、“事件的结果是什么”诸如此类的穿越人物视角,而更想要写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江湖。
代入感很强的第一人称,如果自己都知道了事情的结局,那还有什么乐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