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落时分嘉兴鸳湖上飘着小雨,湖面还笼罩着一层薄雾,湖上画舫游船缓缓往来,在弥漫的薄雾中划开一道道印迹,船上游湖的人在船头嬉笑,隐约能听到他们的笑声。
勺园深入湖中的半岛上,一条廊桥沿着水岸蜿蜒,在半岛的顶端有一座竹亭,正对着湖上的烟雨楼。
吴昌时的管家在竹亭正中站立,不时朝着亭外两侧延伸的回廊张望。
庞雨和阮大铖跟在钱谦益身后,从东侧向竹亭缓缓走去,对面回廊下出现了周延儒和张溥的身影,双方一同朝竹亭靠近。
这个见面方式是张溥定下的,庞雨知道多半是钱谦益的要求,周延儒曾经是首辅,地位其实是比他高的,但这个首辅的位置很大一部分是从钱谦益那里抢夺的,钱谦益咽不下那口气,现在要跟这仇人合作,至少要在形式上取得平等地位。
距离逐渐接近,周延儒主动往凉亭走来,两边都在调整速度,需要正好在凉亭相遇,双方谁也不必等待,以体现地位的平等。
张溥落后周延儒半步,庞雨和阮大铖则跟在钱谦益身后半步,这样也显得双方均衡。
得到东林的支持,很可能是周延儒对张溥提出的条件,否则他重回内阁也是处处掣肘,但鉴于两人的宿怨,在钱谦益被温体仁逮拿之前,这是没有丝毫可行性的。
但钱谦益在天牢走了一趟回来,想法肯定也变了,东林的想法也在变化,否则钱谦益不会出现在这里。张溥能将两个仇敌拼凑在同一战线,在庞雨看来,不但有高超的协调能力,还有十分敏锐的政治嗅觉,能从狭窄的缝隙中寻到到破局的机会。
之前温体仁去职,东林和复社身上的强大压力顿时一松。刘宇亮担任首辅的时候,这个联盟对钱谦益来说还并紧迫,为了达成这个联盟,张溥和吴昌时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,但进度比较缓慢,庞雨推断其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应该是东林。
东林根深叶茂,无论在朝在野都势力庞大,跟阉党和孤党的恩怨也是由来已久,与复社在科举方面的争斗也很激烈,在联盟中却要跟各方协作,并以孤党周延儒为首,在东林看来是很难接受的。
最终打动钱谦益的,应该是薛国观就任首辅。刘宇亮在勤王过程中丢尽朝廷脸面,无论皇帝还是朝野都不能让他继续当首辅,薛国观是温体仁一党,由温体仁一路提携,政治立场自然也相近,钱谦益和复社两案他就是操盘手,能够就任首辅,证明皇帝仍要重用孤党
东林和复社人数虽多,却很少能进入内阁,这次皇帝的选择,显示这个趋势将持续下去。
温体仁主政之时,对复社施以高压却引而不发,张溥惶惶不可终日,温体仁同时对东林发动总攻,将钱谦益问拿下狱,一副要将东林连根拔起的架势,若非司礼监最终偏向了东林,钱谦益恐怕还在大牢中。
薛国观就任首辅,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作,是因东虏入寇之后朝廷仍处于混乱中,过了这一个时期,大权在握的薛国观是否会重启大狱殊难预料,复社和东林极有可能再次陷入之前的凶险境地,共同的敌人把他们推入了同一条战线。
吴昌时在京师反应灵敏,立刻把握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,庞雨还没有启程南返,吴昌时已经开始联络南京,最终在庞雨到达南京前,联盟取得了进展。以前谈不拢的事情,在薛国观的刺激下终于可以妥协。东林的条件到底有哪些,庞雨目前还不知道,但估计与朝中人事安排有关,特别是六部尚书和大学士人数上,从崇祯二年之后,东林在皇帝那里就失去信任,虽然在朝中人数众多,尤其是科道上首屈一指,但一到尚书和大学士这个层次,就不成比例的少。
从根本上来说,这个联盟是温体仁促成的,四方对立的势力才合流到一起,庞雨算是第五方,也属于相对中立的势力,与其他几股都有联系,但并不与某一方完全捆绑。
在联盟成形之后,庞雨仍然打算维持中立的地位,如果一旦联盟破裂,不至于成为某一方的死敌。
庞雨抬头往前面看了一眼,前方的回廊有一定弧度,周延儒和张溥的身影在廊柱间时隐时现,钱谦益走得很平稳,他没去看斜前方的周延儒。
很快回廊进入直路,双方正面相对相向而行,庞雨抬头看去,周延儒神色从容,没有任何不自在的表情。
双方步伐都越走越慢,以方便控制距离,终于双方同时到达竹亭的台阶前,钱谦益和周延儒隔着竹亭停下脚步。
周延儒主动向着钱谦益拱手,“一别多年,虞山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。”
钱谦益也拱手还礼道,“别时在京师,重聚在嘉兴,钱某与周先生走的是同一条道,周先生也辛苦。”
从庞雨的角度看过去,也能见到钱谦益侧脸笑起的褶子,语气柔和得像是他乡遇故知,庞雨如果不是知道那些往事,一定会以为两人是多年好友。
周延儒略微呆了一下,接着严肃的道,“大道至简,以家国社稷为本怀,正是我辈共行之道,周某幸甚。”
钱谦益在原地看了看周延儒,哈哈一笑后拉了一下袍子,周延儒见状做好准备,钱谦益抬脚的同时,周延儒也同时上了台阶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