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魏逆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爱去小说网aiquxiaoshuo.com
“回陛下,臣惠并没有忌讳什么。”
被催促的夏侯惠,深深吸了一口气,垂头恭敬作声,“臣惠窃以为,我魏室有若圣人之臣,是幸或祸,犹如塞翁失马也。还请陛下恕臣惠无法定论。”
说到这里,他略略停顿,“不过,臣惠早年在乡里时,常在春夏时节外出游学。有次慕名前去青州北海听管宁讲学,途经琅琊郡歇脚时,偶遇二葛巾布衣的老丈辩论何为圣人。臣惠心奇之下,坐而听之,略有所得。若陛下不嫌臣愚钝,惠厚颜以拙见呈上。”
“哦?”
或许是听到了与意料中不同的作答了吧,曹叡闻言眼神微亮,饶有兴趣的盯着夏侯惠催促道,“稚权何所得?速速说来。”
“唯。陛下,臣惠窃以为,人若不死,不可以‘圣贤’冠之。”
“何也?”
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;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。陛下,人食五谷,有七情六欲,若非盖棺之日,不可定论也。”
当提及周公与王莽之时,曹叡就搭拉下了眼皮,陷入了久久的沉默。
夏侯惠并不知道,曹叡将他带来天渊池且倏然谈及了司马懿,其实不过是想引出卫臻将卸任总领士家屯田清查之责,由司马懿代之的话题而已。
这也是他在九龙殿内,勉励卫臻至多十日就不复被叨扰的缘由。
哪料到,夏侯惠竟误会了他的用意,直接从社稷角度出发,将司马懿对魏室的潜在威胁给说出来了。
有些事情不较真,则无关痛痒;一旦较真了,那便是犹如泰山之重。
夏侯惠如今就是较真了。
且还以一番言论,让曹叡不得不跟着较真。
“司马公忠正,可谓社稷之臣乎?”
“朝廷之望;社稷,未知也。”
这是今日早上长安传报至,司马懿放下兵权提前归京时,曹叡问侍中陈矫的话语,以及陈矫的作答。
那时,曹叡心中毫无感触,并没有深入去品咂陈矫的言下之意。
他只是随口一问而已。
也下意识的觉得,有了吴质盛赞司马懿而贬低陈群之事后,以陈矫的为人不想回答这种问题而已。
如今夏侯惠很是直接的将这层窗纸给捅破了,他也就重视了。
或是说,以司马懿至今为止展露出来的恭顺与忠诚、为人没有任何污点,怎么能如此恶意揣测、莫须有的视作魏室社稷威胁呢?
事实上,让曹叡陷入了沉思、开始慎重思考的缘由之一,就是司马懿身上没有什么污点。
要是他在曹真亡故后出任雍凉都督,效仿王翦求田问舍、萧何贪财自污,此时曹叡早就出口训示夏侯惠胡言乱语、无端恶意诽谤忠良了。
没错,最根本的理由,就是与司马懿年纪差不多的曹真、夏侯尚,都早就作古了。
魏国已然没有压制司马懿的宗室大将了。
且魏国是怎么代汉的,美其名曰禅让的天命所归具体是怎么回事,曹叡心里有数,天下士庶心中也都有数。
再者他的祖父武帝曹操,最早不就是立志作汉室的征西将军、国之干城嘛~
湖中小亭持续了好一阵的沉默。
待曹叡再度睁开眼睛,便对着夏侯惠好一阵臭骂。
“竖子年未至而立,履历浅薄,仗着尺寸之功,便妄自尊大,竟敢妄议先帝顾命之臣?真当庙堂无有法度乎!”
“司马公系出名门,乃我魏国三世重臣,功勋彪炳、誉满朝野,焉能与王莽之徒共论圣贤?不畏天下士人群起口诛笔伐,将尔定为奸佞乎!”
“身为谯沛子弟,殊遇显荣,凡事当缄言笃行,以裨益社稷为重,岂能效仿市井之徒搬弄口舌,徒增是非?竖子当真不思,朕与尔等父祖辈创业之艰乎!”
“今蜀吴不臣、天下未平,正值国事艰难之际,不知悉心任事,竟效浮夸之风清谈心得?竖子竟不知‘天下难事必做于易’,亦罔顾朕授予中领军职之期盼乎!”
曹叡越骂越起劲,俯首听着的夏侯惠越听越舒心。
这哪是骂他啊?
分明是曹叡听进去了他的示警了。
所以在隐晦的提醒他,声称以他如今的功绩履历无法与司马懿比肩、身份地位更无法与之抗衡,让他不要轻举妄动、不知死活的搬弄口舌。以司马懿在朝中军中的威望,夏侯惠若是落人口实了,那到时候曹叡也很难保住他的仕途。
说白了,就是夏侯惠现今还不够格说、更没资格参与这种事。
踏踏实实的努力积累功勋与威望去,有朝一日成长为能与司马懿掰手腕的宗室大将了,那才是真正的为社稷着想、比说什么都要管用。
在夏侯惠无比恭顺的受训中,觉得口干舌燥的曹叡,也终于把司马懿将总领屯田清查的事情说了,“依制,屯田事务属太尉。太尉既然归朝了,朕也不好让卫卿继续越俎代庖。且朕打算将此事皆付于太尉府,稚权也不再参与其中,你可知晓此中缘故否?”
一来,是为了安抚权贵们。
不用想的,司马懿前脚刚踏进洛阳,权贵们后脚就上疏,请庙堂依制让司马懿主屯田事,将卫臻与夏侯惠踢出去。
庙堂对此,是没有理由拒绝的。毕竟先前追回洛阳典农部被倾吞的屯田时,就是以依武帝制为理由的。
另一,则是安抚司马懿。
小说推荐:【未来小说】《从长生苟到飞升》【读趣阁】《恶霸小姑是年代文真千金》《破云2吞海》《剑阁闻铃》《天命之上》《北宋穿越指南》《朕就是万历帝》【大闲人小说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